
認識小耳
小耳症(microtia)
是胚胎期外耳形成過程中,外胚層的胚胎細胞產生病變所造成的。病變影響聽小骨及下顎骨形成,也影響到耳殼的形成反中耳構造,甚至聽小骨、顏面神經的發育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亞洲地區的小耳症發生率大約為 1/5000 ~ 1/6000
小耳分級
第一級小耳
第二級小耳
外耳外型略小於正常耳朵,外型與正常耳朵相似,耳輪、對耳輪、耳甲腔等外耳形態可見。大部分功能正常,但仍有先天性耳道閉鎖的可能。
外耳外型明顯異於一般外耳形態。大部分外耳特徵缺失,通常留有一個小葉及不完整的耳輪及螺旋外觀。耳道可能存在但非常狹窄,通常伴隨先天性耳道閉鎖。
第三級小耳
無耳症
最常見的小耳症類型,特徵為花生形狀的外耳。外耳構造由一個垂直的皮膚附屬物與小葉(耳垂)的下端構成。上端凸起部分有不規則的軟骨組織存在,通常伴隨先天性耳道閉鎖。
小耳畸形中最嚴重的形態,沒有可見的耳朵型態與構造。
手術方式
小耳治療方式分為 自體肋軟骨移植 以及 人工材質雕刻 兩種
自體肋軟骨移植
手術分為兩階段
在手術的第一階段中,肋骨軟骨材料會在第6, 7, 8 跟肋骨以及部分的假肋骨上被採集,並且交由醫師製作成新耳朵的骨架。植入骨架時,醫師會將耳朵骨架放入手術設計的皮膚空間中,並且將患耳所殘留的軟組織設計成耳垂。
第二階段中,醫師會使用PPE人工材質將耳朵墊高,讓新耳朵像正常耳朵一般向外展開。
優點
使用自體組織 排斥性低
較耐衝擊與撞擊 外露機率低
已有長期術後數據可參考
皮膚癒合較理想 膚色自然
缺點
有最小年齡限制 (待肋骨發育完全)
有取肋傷口 恢復期較長 身體有疤痕
耳骨架有被部分吸收或鈣化風險
人工材質雕刻
使用 PPE 材質作為耳骨架進行重建
陳潤茺醫師針對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Porous High-Density Polyethylene (PPE)材質進行客製化,並非使用現成的耳骨架植體,而是用 整塊 PPE 雕刻出最符合各個案的耳朵骨架。
陳醫師的客製化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排除不自然,立體度不佳等人工植體固有缺點,並且保留人工材質的方便性以及無吸收鈣化情形的好處。
優點
無須取肋骨
可及早進行重建
形狀比一般植體手術自然
無骨架吸收狀況
缺點
術後耳朵腫脹的時間較久(約2-3個月)